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2月14日晚间,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3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AMC)集体发布公告称,财政部所持公司股权全部划转至中央汇金。
此外,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关于公司股东变更的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通知,公司股东拟将所持公司66.7%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
近一年来多次有相关消息传出,此次算是最终坐实。
资产规模万亿的金融机构股权相继变更,一系列大动作,背后有何深意,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是大趋势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中国华融,是本世纪初为配合工农中建四大行股改而设立的,财政部出资设立,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口吸纳工农中建四大行的不良贷款,让四大行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此后四大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股改和上市,是金融体系内的巨无霸。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则一直主要做不良资产的运营,包括不良贷款的购买、烂尾资产的盘活等等。
后来华融集团在赖小民治下陷入巨亏,被中信集团收入囊中,成了现在的中信金融资产。财政部持股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只剩下三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做不良资产管理的全国性牌照公司,即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2005年为推进华夏证券重组而设立的,也早已划归到中央汇金公司。
本次三大AMC股权集体从财政部划转到汇金,看上去很“重磅、突发”,其实不必过度解读,是多年来国家着力推进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的一部分。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正式明确,为厘清金融监管部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的权责关系,推进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把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促进国有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这其中,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就是财政部,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就是中央汇金,将财政部持有的部分金融机构股权划到中央汇金,可以实现管办分离、政企分开,促进国有金融资本建立更市场化的体制。
对于其原因,2015年《学习时报》上一篇文章介绍得很清楚,文章指出:
我国金融国有资产管理呈现出“九龙治水”、责任交错重叠的现象。财政部、国资委、中央汇金公司及大型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以不同出资方式进入金融业。央行和三大监管机构则从金融稳定和行业监管的角度影响金融国有企业的运营。另外,中组部在重要金融国有企业管理层任免方面拥有决策权。地方政府控股或参股的金融企业中也存在类似的状况。权益过于分散使得进行决策时,需多个部门的参与和协调,带来管理实践中较高的决策成本。国有金融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有效公司治理还有一定的距离。金融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行中,还经常发生经营层越过出资人自行做出决策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总体来说就是国有金融机构涉及到的主体过多,特别是财政部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股东,再加上金融监管部门、中央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对于财政部持股的金融企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另外在权责不够清晰的情况下,确实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如赖小民在掌管华融期间,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给华融带来千亿规模的亏损,从而陷入风险。也就是既有可能管得过死,也有可能风险没能管住。
而中央汇金自本世纪初四大行股改之时开始,就是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的机构。中央汇金公司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不干预其控股的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同时,可以落实“管资本”的原则,按照出资人管理边界,建立管理权力和责任清单,对出资实施资本穿透管理,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
说白了就是,以前这些中央金融企业的股东是财政部门、政府机构,权责繁多,以后股东变为专门持有金融机构股权的公司,让这些公司作为受托管理机构来管理股权,管理人事,管理党建,可能会管得更到位,权责更清晰。
目前中央汇金持股的金融机构非常多,银行里面有国有四大行、恒丰银行、湖南银行,保险机构中有出口信保、中国再保险、新华保险、中汇人寿,券商中有银河金控、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国泰君安等。
将三大AMC划归到中央汇金,履行出资人职责,利用中央汇金在金融业务管理方面形成的经验,可以让这三家AMC更聚焦于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并与其他持股公司做一些业务协同。
当然这三家机构股权的划归,可能也跟体量相对较小有关。总资产大多在1万亿-2万亿之间,而财政部还持有不少体量巨大的金融机构股权,包括工行、农行、交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这些金融机构的股权如何处理,目前还没有相关讨论。
此外在地方上,相关改革也在推进。
此前也是财政部门持有不少金融机构股权,如很多城商行大股东是当地财政局,兴业银行此前大股东是福建省财政厅。目前也都在进行相关改革。
如在2022年,福建财政厅的持股已经无偿划转至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也是通过北京金控来持有北京农商行、中信建投等机构的股权。
对国有金融业务开展影响不大
国有金融机构股权从财政部门转移到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更多是为了增强国有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同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对于实际业务的开展,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大概率还是会按既定战略实施。
以三大AMC为例,这几年的主要趋势是聚焦不良资产管理主业。曾经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往金控模式发展,基于中央金融企业的身份,积累了大量金融牌照,但基本都是大而不强,很少在领域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而我国实际上又不太需要这么多不具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如在华融出事前,持有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国际信托等价值不斐的牌照,但竞争力都一般,在中信集团接手后,这些金融牌照都卖了。
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也都持有不少金融牌照以及地产公司股权:
如中国信达下面有南洋商业银行、信达证券、中国金谷国际信托、信达金融租赁、中国信达(香港)控股、信达投资、信达地产、信达资本等机构,长城资产下属机构有长城华西银行、长城国瑞证券、长生人寿保险、长城新盛信托、长城金融租赁、长城投资基金、长城国际控股、长城国富置业等,东方资产旗下有中华联合保险、大连银行、东兴证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东兴投资、东方富兴(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大业信托等8家一类子公司。
可以看到,三家AMC大多有银行、券商、金融租赁、信托牌照,不过都是地方小银行,持有的券商、信托也大多在中游,竞争力都一般,能在相关行业里排名相对靠前的只有东方资产旗下的中华联合保险,在财险领域能进入前五,其他机构很少能进入前列。
划归到中央汇金旗下后,三大AMC旗下的金融牌照,可能会在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大趋势下,与汇金下属的银行、保险、券商机构进行整合,提升竞争力。三大AMC则更多聚焦于不良资产管理主业。
当下地方债风险、地产风险仍不可忽视,中小企业信贷、消费金融等领域也凸显了一些风险,金融机构坏账增加,三大AMC在主业上仍然大有可为,在化解金融风险上贡献力量。
与平准基金关系不大
因为涉及到中央汇金公司,三大AMC股权划转的消息出来后,一些自媒体将其与“平准基金”联系了起来,又有了“平准基金可能要来了”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臆想。
汇金公司2003年成立,是以国有大行股改为背景的,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这是汇金的主要使命。
因为持股国有大银行的股票,在市场不好时,汇金公司曾在2008年9月18日,2009年10月9日,2011年10月10日等时点入场增持四大行股票,从而增强市场信心。
2015年股市大跌时,汇金曾入场买入ETF,因此被市场视为类似平准基金的功能。不过实际上平准基金一直以来只是市场人士的呼吁,国家层面并没有回应,也没有公开过相关的部署。
此次三大AMC股权划转汇金,也是汇金增强其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职能的体现,与平准基金没有直接的联系。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2月14日晚间,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3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AMC)集体发布公告称,财政部所持公司股权全部划转至中央汇金。
此外,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关于公司股东变更的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通知,公司股东拟将所持公司66.7%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
近一年来多次有相关消息传出,此次算是最终坐实。
资产规模万亿的金融机构股权相继变更,一系列大动作,背后有何深意,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是大趋势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中国华融,是本世纪初为配合工农中建四大行股改而设立的,财政部出资设立,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口吸纳工农中建四大行的不良贷款,让四大行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此后四大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股改和上市,是金融体系内的巨无霸。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则一直主要做不良资产的运营,包括不良贷款的购买、烂尾资产的盘活等等。
后来华融集团在赖小民治下陷入巨亏,被中信集团收入囊中,成了现在的中信金融资产。财政部持股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只剩下三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做不良资产管理的全国性牌照公司,即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2005年为推进华夏证券重组而设立的,也早已划归到中央汇金公司。
本次三大AMC股权集体从财政部划转到汇金,看上去很“重磅、突发”,其实不必过度解读,是多年来国家着力推进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的一部分。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正式明确,为厘清金融监管部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的权责关系,推进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把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促进国有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这其中,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就是财政部,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就是中央汇金,将财政部持有的部分金融机构股权划到中央汇金,可以实现管办分离、政企分开,促进国有金融资本建立更市场化的体制。
对于其原因,2015年《学习时报》上一篇文章介绍得很清楚,文章指出:
我国金融国有资产管理呈现出“九龙治水”、责任交错重叠的现象。财政部、国资委、中央汇金公司及大型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以不同出资方式进入金融业。央行和三大监管机构则从金融稳定和行业监管的角度影响金融国有企业的运营。另外,中组部在重要金融国有企业管理层任免方面拥有决策权。地方政府控股或参股的金融企业中也存在类似的状况。权益过于分散使得进行决策时,需多个部门的参与和协调,带来管理实践中较高的决策成本。国有金融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有效公司治理还有一定的距离。金融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行中,还经常发生经营层越过出资人自行做出决策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总体来说就是国有金融机构涉及到的主体过多,特别是财政部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股东,再加上金融监管部门、中央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对于财政部持股的金融企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另外在权责不够清晰的情况下,确实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如赖小民在掌管华融期间,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给华融带来千亿规模的亏损,从而陷入风险。也就是既有可能管得过死,也有可能风险没能管住。
而中央汇金自本世纪初四大行股改之时开始,就是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的机构。中央汇金公司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不干预其控股的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同时,可以落实“管资本”的原则,按照出资人管理边界,建立管理权力和责任清单,对出资实施资本穿透管理,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
说白了就是,以前这些中央金融企业的股东是财政部门、政府机构,权责繁多,以后股东变为专门持有金融机构股权的公司,让这些公司作为受托管理机构来管理股权,管理人事,管理党建,可能会管得更到位,权责更清晰。
目前中央汇金持股的金融机构非常多,银行里面有国有四大行、恒丰银行、湖南银行,保险机构中有出口信保、中国再保险、新华保险、中汇人寿,券商中有银河金控、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国泰君安等。
将三大AMC划归到中央汇金,履行出资人职责,利用中央汇金在金融业务管理方面形成的经验,可以让这三家AMC更聚焦于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并与其他持股公司做一些业务协同。
当然这三家机构股权的划归,可能也跟体量相对较小有关。总资产大多在1万亿-2万亿之间,而财政部还持有不少体量巨大的金融机构股权,包括工行、农行、交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这些金融机构的股权如何处理,目前还没有相关讨论。
此外在地方上,相关改革也在推进。
此前也是财政部门持有不少金融机构股权,如很多城商行大股东是当地财政局,兴业银行此前大股东是福建省财政厅。目前也都在进行相关改革。
如在2022年,福建财政厅的持股已经无偿划转至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也是通过北京金控来持有北京农商行、中信建投等机构的股权。
对国有金融业务开展影响不大
国有金融机构股权从财政部门转移到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更多是为了增强国有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同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对于实际业务的开展,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大概率还是会按既定战略实施。
以三大AMC为例,这几年的主要趋势是聚焦不良资产管理主业。曾经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往金控模式发展,基于中央金融企业的身份,积累了大量金融牌照,但基本都是大而不强,很少在领域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而我国实际上又不太需要这么多不具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如在华融出事前,持有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国际信托等价值不斐的牌照,但竞争力都一般,在中信集团接手后,这些金融牌照都卖了。
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也都持有不少金融牌照以及地产公司股权:
如中国信达下面有南洋商业银行、信达证券、中国金谷国际信托、信达金融租赁、中国信达(香港)控股、信达投资、信达地产、信达资本等机构,长城资产下属机构有长城华西银行、长城国瑞证券、长生人寿保险、长城新盛信托、长城金融租赁、长城投资基金、长城国际控股、长城国富置业等,东方资产旗下有中华联合保险、大连银行、东兴证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东兴投资、东方富兴(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大业信托等8家一类子公司。
可以看到,三家AMC大多有银行、券商、金融租赁、信托牌照,不过都是地方小银行,持有的券商、信托也大多在中游,竞争力都一般,能在相关行业里排名相对靠前的只有东方资产旗下的中华联合保险,在财险领域能进入前五,其他机构很少能进入前列。
划归到中央汇金旗下后,三大AMC旗下的金融牌照,可能会在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大趋势下,与汇金下属的银行、保险、券商机构进行整合,提升竞争力。三大AMC则更多聚焦于不良资产管理主业。
当下地方债风险、地产风险仍不可忽视,中小企业信贷、消费金融等领域也凸显了一些风险,金融机构坏账增加,三大AMC在主业上仍然大有可为,在化解金融风险上贡献力量。
与平准基金关系不大
因为涉及到中央汇金公司,三大AMC股权划转的消息出来后,一些自媒体将其与“平准基金”联系了起来,又有了“平准基金可能要来了”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臆想。
汇金公司2003年成立,是以国有大行股改为背景的,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这是汇金的主要使命。
因为持股国有大银行的股票,在市场不好时,汇金公司曾在2008年9月18日,2009年10月9日,2011年10月10日等时点入场增持四大行股票,从而增强市场信心。
2015年股市大跌时,汇金曾入场买入ETF,因此被市场视为类似平准基金的功能。不过实际上平准基金一直以来只是市场人士的呼吁,国家层面并没有回应,也没有公开过相关的部署。
此次三大AMC股权划转汇金,也是汇金增强其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职能的体现,与平准基金没有直接的联系。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